开放式提问命题让学生自塑“道德准则”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想举什么事例?”“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今年是中考历史、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第二年,类似于这样的开放式提问方式,屡屡出现在历史和思想品德科目试卷中。昨日,在市教委组织的中考试题分析会上,命题老师们表示,这样的命题方式,正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放弃死记硬背及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
引导学生修德立人
“在一项关于‘诚实守信’的调查中,25%的中学生认为‘无所谓’,作为同龄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这是昨天刚结束的思想品德考试中的一道问答题。尽管是开卷考试,但在课本中,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满口谎言的人将无法立足于社会。”昨天,求精中学刚刚结束考试的一名男生这样告诉记者他的答案。
而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答案正是命题者们的目的。一位命题组专家说,今年是“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的第一年,而在试题中,引导学生朝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作出选择,正是这种改变的根本目的。
历史考题挂钩生活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取经的故事世人皆知,历史上,唐僧取经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如果你是奥运小导游,你会带国外的客人参观北京哪个建筑奇迹?”
取代历史、思想品德教材一向呆板严肃的形象,像西游记主题歌这样生动活泼、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语言今年也出现在试卷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插图、漫画也屡屡与考题进行穿插,在历史试卷中,仅插图就出现了12幅。“考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改变历史、思想品德就是严肃枯燥的观念,”命题组老师说,这是与往年相比命题的最大创新。
考题也一如既往地结合了社会热点,奥运、地震、针对藏独分子的问答题……都一一出现在试卷中。
命题注重城乡公平
一向枯燥的数学命题中,今年也融入了拳拳爱意。分别有3道题目都是以抗震救灾作为背景,以物资发放、捐款捐物等为命题形式进行出题。
命题组老师说,这样命题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结合社会热点,也是为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孩子们设置公平的命题背景。